尧山实验室在无枝晶金属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:新型极性隔膜显著提升钠/镁电池安全性与循环性能
作者:尧山实验室 时间:2025-08-01 点击数:
金属电池因能量密度高、原材料丰富、成本低,被认为是未来储能和电动车领域的重要技术路线。但一个长期困扰科学界和产业界的难题是:金属负极在工作时容易长出“枝晶”——这是一种像刺一样的金属晶体,会刺破电池内部结构,导致电池短路、寿命降低,甚至存在安全隐患。
近日,尧山实验室在这一关键领域取得重要突破。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极性复合隔膜,通过调控电池内部微观环境,实现了金属离子的“平稳沉积”,从根源上抑制了枝晶的产生,使得钠金属和镁金属电池在高倍率、长周期使用中依然表现出极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。

这一隔膜由两种常见高分子材料——尼龙6和醋酸纤维素复合而成,材料来源广泛,制备工艺简单,生产成本低。它像一个“智能网”,在电池内部对金属离子的行为进行引导,使它们均匀、有序地排列在电极表面,就像在下棋时有规则地落子,避免了“乱跑乱撞”。
实验数据显示,在新型隔膜的作用下,钠电池可在高强度使用条件下稳定运行600小时以上,全电池在超高倍率下循环1600次,容量保持率仍高达96%。在更具挑战性的镁电池中,也展现出优异的性能,循环5000次依然保持稳定。这项成果不仅在实验室阶段表现出色,也具备明显的产业落地潜力。

相比传统电池结构,新技术不需要更换正极材料或电解液,只需将原有的隔膜换成这种新型隔膜,即可显著提高电池性能与安全性,适用于现有电池生产线,无需大幅改造设备,对行业来说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推广价值。
此外,该隔膜能适应钠、镁、锂等多种金属电池,适配碳酸酯类和醚类等不同电解液体系,大大简化了不同电池系统中的材料选择问题,也降低了研发和生产的复杂度。由于隔膜在电池中的成本占比较低(仅10–20%),这一技术在成本控制方面也具备优势。
目前,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材料领域权威期刊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》上(影响因子19.0)。
题目:
Functional Separator Induced Interface Potential Uniform Reformation Enabling Dendrite-Free Metal Batteries
原文链接:
https://advanced.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abs/10.1002/adfm.202504599